发布时间:2025-05-29 05:11:01 来源:南京南京电影完整中国版 作者:{typename type="name"/}
由市委宣传部主办,诗人“大湖之声”与“合肥发布”承办的将诗“美丽合肥”诗文征集大赛自4月11日开展以来,投稿作品纷至沓来,写路有来自美国、和远澳大利亚、诗人新西兰等旅居海外的将诗老合肥,有亲自手写信件的写路耄耋老人,还有由爸爸妈妈代为投稿的和远小朋友。
真情实感最精彩,诗人身边故事最动人。将诗本报曾报道的写路合肥“的哥诗人”谢运鸿也创作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词——《沁园春·合肥》。谢运鸿坦言:“如果对合肥没有深厚的和远感情,是诗人写不出来的。”
深爱故乡写出一首好词
4月18日下午,将诗记者见到谢运鸿时,写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充满诗意。4月15日,谢运鸿的妻子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“美丽合肥”诗文征集大赛的消息,她很快将该消息转给了谢运鸿。
“我爱人知道我酷爱写诗词,看到这个消息后,也是想让我试试,看看我究竟有多少真本事。”谢运鸿坦言,接到这个“任务”后,他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进行创作。首先,他选用“沁园春”这个词牌进行创作并搭建框架,他认为用这个磅礴大气的词牌来写合肥最为恰当,在韵律上则选用了词林正韵。
两天的时间里,他在车上不停地进行构思创作,常常是想好了一句,立马用手机记录下来,如果觉得不满意,再进行修改。经过16日和17日两天的创作,这首《沁园春·合肥》呼之欲出,随后他让上大学的女儿进行了投稿。记者看到,这首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合肥典故、名人、知名地点,细心的谢运鸿还在词的最后对这些涉及的典故进行了注释。而这首词和注释,全部是谢运鸿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。词中出现了“彭蠡”、“吴王”、“白石”等大量的历史典故,谢运鸿在创作时,还对史实进行了核对。他说,“我在合肥生活了半辈子,我热爱合肥的山山水水,热爱合肥的历史文化。”
平凡生活造就诗意人生
“风雨人生日月长,穿街走巷送人忙。”这是谢运鸿写的一句诗,很多人被他诗意的文字感动,“的哥诗人”的名号不胫而走。
虽然文字很诗意,谢运鸿的实际生活却没有那么多诗意。开出租车前,他放弃过学业,当过农民,拿过教鞭。
1966年出生的谢运鸿,老家在肥东杨店,上世纪80年代,知名诗人和优秀诗歌灿若星河,席慕蓉、海子、顾城、余光中是他的最爱。作为八斗中学的语文课代表,他将自己的文字写在黑板报上。
1988年高考,谢运鸿考上了合肥联合大学,因为家里贫困,他最终放弃了读书,回乡务农。插秧、收割、放牛、种菜,看似诗意的生活背后是自己的心有不甘。
1996年,谢运鸿借钱凑足了驾校的学费,来到合肥学车。第二年,他成为出租车驾驶员,这份工作一直干到现在。
然而工作之余,他的诗词创作从未停歇。
大街小巷皆有诗情画意
按照谢运鸿的话说,他的诗词都写在路上。
合肥的大街小巷,谢运鸿太熟悉了,他总能在这些熟悉的街巷里找到创作的灵感。
“我在家里不写诗词,候客时突然灵光一现,我就赶紧把诗词记在手机上。”谢运鸿的创作欲望与众不同。
除了少量的现代诗歌,谢运鸿的诗词带有浓郁的“古典范儿”。描写生活感悟,探讨行业见闻,讨论家国情怀,包罗万象。
21年来,谢运鸿驾车奔跑的总里程达210万公里,他写下了近500多首诗和词。在谢运鸿眼里,远方就是自己双脚奔走出的距离,一步一个脚印,“不要抱怨生活,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,好日子总会来临。”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周洪/文高勇/图
【沁园春·合肥】
作者:和瑞出租车公司驾驶员谢运鸿
大美新肥,具榜招贤,纳善合流。
望彭蠡入抱,襟怀几大;蜀峰立刃,老气横秋。
翡翠围城,浮庄浣月,鸟唱蝉鸣万树幽。
游湖处,更烟波凝碧,集散沙鸥。
春风总惠庐州,扼淮右江南作齿喉。
有廉公垂世,中堂干国;吴王义勇,白石情柔。
一代天兵,瑶岗敲板,百万雄狮渡水稠。
新潮涌,看长缨在握,又现兜鍪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