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5-29 04:54:31 来源:南京南京电影完整中国版 作者:{typename type="name"/}
文/记者张莹苏自山陈义山通讯员余华兵图/记者邵纪明王文生
2月9日(正月初五)上午,非遗翻天挂满了灯笼的大展花雨路,喜庆洋洋,演民年味十足。俗乐一场彰显地方特色、非遗翻天富有传统韵味、大展时代特征鲜明的演民“文化迎春·民俗进城”非遗大展演活动在此举行。该活动既普及了非遗保护知识,俗乐实现了非遗保护成果为民、非遗翻天惠民、大展乐民,演民也为全市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俗乐精神食粮。
民俗文化激活新老市民的非遗翻天年味感受
春节假期,要问哪里年味最浓?大展那当然是热闹非凡的非遗大展演了。踩高跷、演民舞龙、舞狮等传统的民间“绝活”,让人们感觉这个新年很熟悉、有味道。
“你知道‘双龙戏珠’吗?”“踩高跷最重要的是掌握平衡。”展演活动尚未开始,家长们抓紧时间,给孩子“现场科普”。采秣小学二年级学生胡其轩和爸爸站在公交站台上,踮着脚“望眼欲穿”。胡先生一早就骑电瓶车带着儿子来看展演,他们庆幸提前看了预告,做好了攻略。来得早,于是占据了有利地势。指着舞龙表演,胡先生给儿子讲了“双龙戏珠”的故事。“借这个机会,能让孩子了解传统的民俗、文化,学了知识又容易记住。这样的活动非常好!”
记忆里的浓浓年味儿,在非遗技艺展演中鲜活起来。春节前,家住大北庄的孙奶奶就和几个“闺蜜”约好,一同来看非遗展演。上午9点,老姊妹四人到达了约定地点,站成一排,高高兴兴地看热闹。“今天人这么多,我们都互相拉着手,千万别走岔了!”“这个好看,多亏你约了我!”……虽然都是奶奶辈的人了,兴奋起来一如孩童。眼前的民间艺人辗转腾挪,仿佛带着老人家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闺阁里,那个叫“年”的时候。
“以前就只在电视里看过舞龙、舞狮,还有传说中的‘傩’,终于在现实中也见识了,好激动!”爱凑热闹的可不只是老年人,非遗的“招牌”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走出家门,走上街头。
正在读高一的夏淼,天没亮就起床了,坐上7点的车,从博望区新市镇赶来。因为小表妹参加了表演,在舞龙队伍后面举小旗子,她便和家里人自告奋勇,来陪伴照顾小表妹。对于夏淼来说,让城里人稀罕的滚龙表演一点也不稀奇。
“听说是三县三区最精彩的非遗都集中到这里展演,我想来看看其他地方有什么有意思的、好玩的。”夏淼说,“来了这里算是开了眼界,舞龙、舞狮、跳和合等,都特别有意思。”
赶上“有意思”的,不仅是特地前来的观众,还有一些称自己是“运气好”的外地游客。来自安庆的周龙珠夫妇站在花雨路与艳阳路交叉口,为了看展演,从开场一直站到最后结束。周龙珠说:“我们老家以前也有类似的表演,但现在基本都看不到了。没想到今天在马鞍山,还是在市区里,看到了这些好多年没见到的‘景象’,突然有点感动。”
非遗,对于年长者,是回忆,是感动;对于年轻一辈,是尝鲜,也是追寻。来自南京的朱卉说,“非遗看似古老,然而举办非遗展演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、庆祝春节的一种‘全新’方式。比起燃放烟花、大吃大喝,我们可能更喜欢也更愿意体验这样的新年俗。”
传统技艺展现非遗传人的工匠精神
俗话说: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”对于非遗来说,每个项目的传承发扬,又何止十年功。
为了大年初五上午两个小时的展演,非遗传人和民间艺人们年前就开始排练了。
两个人跑一个大旱船,十个人每人一根花挑,鼓、大锣、小锣、镲这鼓点四件套……含山扎彩的展演队伍,每个成员密切配合,一招一式,节奏力求统一整齐。含山县仙踪镇非遗展演队队长夏自华说,为了不耽误排练,许多队员顾不上春节家里忙,每天一早赶到排练场。副队长孟宪满说,30人的队伍,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,他们不仅要排练,还亲手制作了展演用的旱船、花挑等道具。
展演前一晚下了大雪,高速封路,大家都很着急,生怕去不成。好在初五雪停了,展演队伍起个大早,从轮渡过了江,赶在表演开始的时候到场。孟宪满说:“我们大家认认真真排练了很久,就是要到这一天把非遗文化里的精气神演出来,把美好展现给全市人民。”
踏着风雪,天刚亮就要装车出发、等待过江的,还有和县的展演队伍。
代表和县参加展演的乌江镇建设村龙灯队在2018年12月14日接到展演任务后,迅速组织表演队所有成员开始集中排练,每天下午从1点练到4点半。“尽管排练强度不小,大家毫无怨言。大家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确保非遗展演活动圆满成功,给全市人民拜年。”队长范以璜说。为确保展演成功,和县乌江镇还特地拨付了一笔经费购买了服装道具,给展演队伍进行了重新包装设计,让这些非遗表演者以更好的形象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。谈起参加展演时的感受,范以璜开心地说,有那么多人来看,有那么多人拍摄,表演结束了还有市民和我们合影。“大家付出的汗水得到了肯定,这个汗流得值!我们很高兴展现了和县的良好形象,也给全市人民带来了喜庆与欢乐。”
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群众,保护传承最终要走进群众。作为文化遗存,非遗有着极大的魅力。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,在与时代的互动、重构中实现了传承与创新。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多年轻人心中扎根,有助于城乡文化繁荣兴盛,让富起来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