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5-29 06:35:00 来源:南京南京电影完整中国版 作者:{typename type="name"/}
张义东在介绍自己的绿水画作
画作1
画作2
“通过这几年的扶贫,新塘村的道路、供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,青山情张又发展了养殖业,如今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......”七旬老人张义东正在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书画作品《美丽新塘村》,这幅画展示了新塘村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成果,是老人采风心血的凝聚。近期,皖西物馆由六安供电公司工会、六安老年大学、义东市老年书画研究会、山水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画展“绿水青山皖西情”张义东山水画展正在皖西博物馆展出。
一个个从泥土中成长起来的正皖展出画面,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扶贫瞬间,脱贫后的美丽乡村被这位七旬老人用画笔记录了下来。张义东,西博六安叶集人,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自幼喜欢画画,1965年在晓天三线厂参加工作,后调入六安供电部门。绘画是绿水他的兴趣爱好,坚持数十年不忘初心,“这次山水画展,也是对我这些年绘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。”
张义东告诉记者,青山情张自己小学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,但那时条件不好,也没老师教,就描年画、描小人书。皖西物馆“那时叶集新华书店里卖很多年画,义东我没事就去那看,有点钱了就买年画、买小人书。山水”当时邻居中有个年纪稍长的画展孩子,拜了当地一位有名望的老人为师学画,时常来自己家里借年画去描摹。因两人感情好,正皖展出这位邻居偷偷将老师的画谱借给张义东看,说是“借”其实也就是拿出来给他一起看看,为了把握这有限的“出借”时间,张义东细心地将画谱临摹了下来,慢慢揣摩,“描了两本画谱。”
为了学画画,张义东说自己也闹过一些笑话,“听说有种国画颜料叫‘胭脂’,我跑去买女孩擦的胭脂,买回来才知道不对。”在晓天三线厂工作的那些年,也是张义东绘画经历中重要的时节。那个年代,厂里重视培养职工文艺特长,每周有固定文艺小组活动,厂区有着浓厚的文艺氛围,员工中多才多艺的也不少,张义东的绘画才能也得到充分施展,“工会成立了美术小组,每周三活动一次,厂里的黑板报、宣传画、布景(幻灯片)我们都画。”业余时间,张义东也是一心扑在画画上,到当地文化馆上学习班,参观别人画展取经,参加职工画展积累经验。在调入六安供电部门后,他也依旧坚持绘画爱好,1985在安徽黄山书画院学习,系统学习绘画知识,其作品频繁参加省市级画展至全国性的画展,进步很快。同时他也经常向一些绘画类杂志、报刊投稿。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,张义东很重视参加各类画展,在他看来,参加各种画展是个学习的好途经,画展一般是“命题作文”,同样的主题下“别人怎么画,我怎么画”找出差距激励自己学习。
张义东的绘画作品,以山水画为主,勾皴点染描写自然风光。他经常出门采风写生,一边走一边画。出门旅游时,有时不方便或没带绘画材料,相机就是他的“好帮手”,“先拍下来,等回来了再画。”近年来通过实地采风,画了光伏新能源、农村电力改造、美丽乡村等脱贫主题的作品,《美丽新塘村》等一系列作品,以写实为主,正在施工的供电员工、连通农户的公路、村庄环境等,都在他的画中得以展现,其作品画面色彩明丽,主题昂扬,细节处尽显文人笔墨情趣,是一幅迤逦淳朴的山村风情长卷,据悉此次“绿水青山皖西情”画展筹备了一年多,共展出其88幅作品。
退休后,张义东更专心习画,并在市老年大学继续学习,如今还担任了市老年大学钢笔画班的教师。从“学员”转变成“老师”,张义东说,钢笔画与山水画有着相通之处,虽然角色有变化,但不变的是对画画的热爱与热情,是与学员们一起学习、共同探讨艺术交流的氛围。
相关文章